20120126

 

 

2012.01.26

 

當媽媽的一直以為兒子是UBC的學生,只是比其他人多念了兩年而已,最後還是會拿到文憑的。直到有一天她去Metrotown逛街,不經意在一家服飾店發現兒子在那裡工作,這才知道兒子早已休學多年。

 

當爸爸的辛苦地在海的那一端賺錢「養兩個家」,原本期待一雙兒女大學畢業後能有所成就,好讓他能卸下重擔。沒想到兩個孩子都讀不下去,從知名大學讀到社區大學,就是過不了關。

 

「我們這麼多年的辛苦為了什麼?早知道他們這麼不爭氣,根本不必花力氣帶他們出來。現在不中不西,沒有一技之長,還要吃好穿好,稍微走一點路就哇哇叫,非得開車不可。這麼沒有生存能力的下一代,竟然是我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,我真的很後悔。」長期當空中飛人的失望爸爸說。

 

他的痛心話語,其實觸動了很多移民父母的心。大部分移民族,都是為了下一代出走,希望讓孩子贏在職場的起跑點。他們要求愈高,移民孩子的壓力就愈大,為了不讓父母親失望,只好編織謊言,假裝還在唸書;或者乾脆豁出去,跟父母挑明自己不是讀書的料。無論如何,代價都是一場無法避免的親子戰爭。

 

站在孩子的立場,當初是父母做的移民決定,他們只是配合而已。來到溫哥華這麼一個不刺激的地方,已經有點無聊,還要適應新的學習環境,英文不通,數學物理也不見得比人家好,起步原本就辛苦,加上爸爸或媽媽整天盯著,不是請家教就是送補習班,簡直比在原居地更累。

 

「我不是讀書的料,知道要移民後更是完全不讀書,沒想到來溫哥華功課壓力更重,光英文一科就怎麼也通不過,其他科也都用英文教,當然都很慘。我連高中畢業都遙遙無期,爸媽還不停問我要念那個大學?什麼科系?一點也不了解我的學習狀況。」一個目前正在成人高中拚高中文憑的移民孩子說。

 

許多與他有同樣狀況的移民大孩子,有的後來勉強進入社區大學,有些乾脆放棄高中文憑進入職場,也有人選擇回流,「至少不必用英文與他人競爭」。

 

基本上,在國內功課好適應好的孩子,移民之後比較如魚得水,有些人甚至發掘了自己的潛能,以為自己是個天才。如果原本就不愛讀書,移民後的困難更大,光是語文一關就突破不了,加上這裡的老師不管成績,也從來不逼學生讀書,很多人就自生自滅了。

 

當父母的如果要孩子在學習上有所斬獲,最好的方法是陪伴與理解,而不是一味的施壓,才不會得到反效果。